千年蓉城擁抱綠水青山 和我在成都的綠道走一走



錦城綠道桂溪生態公定量填充機園。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楊朝波 攝

浙江在線1月23日訊(浙江在線記者 李應全 陸遙 鄭亞麗 楊朝波)“九天開出一成都,萬戶千門入畫圖。草樹雲山如錦繡,秦川得及此間無。”盛唐時期,詩仙李白如此贊頌蜀地鼎盛絢麗的風華。“曉看紅濕處,花重錦官城。”詩聖杜甫筆下的老成都繁花似錦。時光流轉千載後,今日風華更勝昔日。

如今的四川省成都市,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,踐行綠粉狀成型食品機械色發展理念,著力建設展現天府文化、體現國際水準、總長16930公裡的天府綠道體系,描繪綠滿蓉城、花重錦官、水潤天府的蜀川畫卷,努力讓城市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傢園。

1月11日,天氣晴好,記者來到位於成都南三環路的熊貓綠道樣板段,隨處可見熊貓元素:透水磚步道上鑲嵌著胖胖的熊貓腳印,翠竹旁矗立著憨態可掬的熊貓雕塑,就連斜坡的花草也拼出熊貓造型。帶娃的、遛狗的、散步的、曬太陽的,市民悠然來往,好不愜意。

自熊貓綠道樣板段建成後,傢住附近海棠佳苑小區的付大爺就多瞭一個習慣——每天到綠道上轉轉。“這裡原本是坑坑窪窪的黃土路,沒鋪平的地磚一遇下雨就容易濺水,走上去像‘踩地雷’。”付大爺笑瞇瞇地說,“綠道修好後,傢門口環境變舒坦瞭,活動場地大瞭,鄰居之間更親近瞭。”

熊貓綠道處處可見熊貓元烘焙設備介紹素。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楊朝波 攝

熊貓綠道隻是成都打造全域天府綠道體系的一環。僅區域級綠道,成都就規劃瞭一軸(180公裡的錦江綠道)、兩山(350公裡的龍門山森林綠道、200公裡的龍泉山森林綠道)、三環(102公裡的熊貓綠道、200公裡的錦城綠道、320公裡的田園綠道)、七帶(總長570公裡的7條濱河綠道)的總體結構,總長超1920公裡,計劃2025年建成。

“成都全域規劃區域級、城區級、社區級三級總長16930公裡的天府綠道體系,具備生態景觀、慢行交通、休閑遊覽、城鄉融合、文化創意、體育運動、景觀農業、應急避難等八大功能。”成都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說,自2017年9月啟動以來,全市已開工綠道生態工程242處、各級綠道線路633公裡,計劃到2025年初步建成市域主幹綠道體系,到2035年全面建成天府綠道三級體系。

城市,是人的城市。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,是成都建設天府綠道的追求所在。天府綠道並不完全新修,而是因地制宜,或把原有的田園、公園、人文古跡、自然景點用綠道串聯起來;或升級原有綠道景觀,增加休憩點、座椅、公廁等配套服務設施,構建生態區、綠道、公園、小遊園、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系統。按照“可進入、可參與、景觀化、景區化”的規劃理念,為市民提供更多開放式、多功能的綠色共享空間,讓人們親近自然、享受生活。

綠道不僅是營造景觀、文化築魂的一條路,還是一篇治水理水、產業重構、智慧管理的大文章,牽一發而動全身。在天府綠道體系規劃之初,成都就已充分考慮關聯產業的發展,做到“城景互動、景業互促”,對於城市空間結構的優化,帶動相關特色鎮、特色園區以及周邊的經濟單元,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。

來到錦城綠道玉石濕地示范段,近千名工人正在辛勤勞作。放眼望去,近77萬平方米的核心園區內,大面積種植薰衣草、鼠尾草、馬櫻丹等花草以及桃樹、柚子樹、無花果樹等上千株果樹。項目設計負責人、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項目設計師吳飛呈介紹:“今後,玉石濕地將建設成為集生產、藝術、運動、時尚、休閑於一體的城市生態公園,體現成都休閑人文氣息的城市綠道。”

隨著各個項目次第展開,今後,人們將可以從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出發,沿著錦江綠道向東向南,一路領略伏龍開源、古蜀鄉愁、千年畫卷、創意天府、綠色郊野等文化主題;或沿著錦城綠道,環遊成都,飽覽“悠遠古蜀、沃野千裡”的厚重文化和“創新時尚、開放天府”的發展軌跡……一幅展現成都魅力、彰顯天府文化的《蜀川勝概圖》勝景將再現人間。
arrow
arrow

    ltt519fz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